AudioArt 音響論壇

十年磨一劍,成就完美壁插 訪Monitor Acoustics主事者張哿健

十年磨一劍,成就完美壁插
訪Monitor Acoustics主事者張哿健

文|蔡承哲


電源是需要處理的,這大概是音響迷普遍認同的共識之一。不過需要處理到什麼程度,能夠處理到什麼程度,音響迷因為情報接受差異而對此有不同想像。如果這問題拿去問Monitor Acoustics,回答大概會是:電力自台電電錶通過之後的所有一切,Monitor Acoustics都有相對應的產品可以優化電源。因此Monitor Acoustics和多數音響品牌不同,從壁內線、電箱,到優化接地能力的接地板,全數皆在產品清單上。不過音響迷其實也不需要熟知琳瑯滿目的產品清單,只要付錢Monitor Acoustics就可以為您府上進行整套電源系統工程。實際上Monitor Acoustics的電源系統工程在國外大受歡迎,安裝師傅三天兩頭都要出國。因此Monitor Acoustics的整套系統工程,可說是預算充裕下的終極電源處理方案。 不過Monitor Acoustics對於預算有限的音響迷也同樣重視。本文就「僅僅」是為了一萬出頭的產品,特別邀請本刊採訪,並由主事者張哿健解說,足可見其重視程度。這就是Monitor Acoustics最新推出的第二代旗艦壁插:IG AG-P2、IG AG-Q2。

研發十年
以壁插這種產品來說,IG AG-P2、IG AG-Q2開出的價格恐怕是當今市面上數一數二昂貴者。但以一萬多元的訂價,在當今的音響市場恐怕連一條名牌出品的線材都買不起。同樣的代價,是要買入門再入門的音響線材,還是要一次攻頂買最好的壁插?同時別忘記壁插是比電源線更接近源頭的器材。無論芸芸眾音響迷怎麼想,Monitor Acoustics顯然認為購買IG AG-P2、IG AG-Q2是音響迷CP值最高的電源投資。 IG AG-P2、IG AG-Q2是第二代產品,但你知道第一代IG AG-P、IG AG-Q是2010年推出的產品嗎?也就是說2023年底正式開賣第二代之前,第一代足足賣了13年;在音響市場,一款產品能夠長賣13年,絕對能說上是長青產品吧?但更驚人的是第二代的研發時間很早就開跑。前面的先行規劃不計,2014年就已經開第一次模具,等於第二代的研發時間幾乎長達十年。本刊曾經在380期、404期採訪過張哿健,當時採訪文章均有透露正在研發新一代壁插,也有試製品亮相。當時採訪文中的新一代壁插,就是現在才正式量產的IGAG-P2、IG AG-Q2。一個萬元出頭的產品,就花費十年研發?只因為張哿健認定第二代壁插任何部份都要做到完美才可上市。

Isolated Ground
型號中開頭的IG是Isolated Ground之意,中文圈一般翻譯為獨立接地:這不是形容詞,而是一種壁插的分類。對水電工程領域的人來說可能是常識,但大部分音響迷談到壁插,就是入門買醫療級,進階買各種音響品牌出品的「音響級」。醫療級是一種法律規範,也必須通過相關認證才可稱醫療級;而音響級不用多說,是針對音響品牌開發給音響用壁插的統稱。 但Isolated Ground Receptacle,個人認為可以譯成接地隔離式壁插,這種類別壁插在設計結構上明確與一般壁插不同。有些人誤以為指得是音響器材必備的三孔壁插,這些壁插雖然有接地孔,但並不代表真的「接地隔離」。一般壁插的地線接片直通金屬支架,等於是將金屬支架當成接地迴路的一部份。而所謂Isolated Ground隔離接地,指得是壁插內地線接片是單獨一片金屬,並和金屬支架之間透過絕緣片隔離,金屬支架就真的僅僅單純是支架用途。 因此要分辨是不是接地隔離式壁插也不難,只要觀察壁插側邊鎖上牆壁內地線的螺絲,其連接的金屬是否為支架的一部份,還是明顯互不相通?後者才可以稱為接地隔離式壁插。順道一提,不是醫療級就一定是接地隔離式設計,也非昂貴的壁插就一定有接地隔離。
雖然音響界很少提及比一般壁插架構更優異的Isolated Ground式壁插,但第一代IG AG其實就已經採用這種設計了。優異結構才有優異的基礎,第二代在架構、名稱上沿用第一代,除此之外各個方面都是從零全新設計。


▲ IG AG-P2、IG AG-Q2可以用面板顏色區分。灰色是P2,藍色是Q2,與第一代採用相同配色。

高科技材料絕緣片
就先從一般壁插不存在的地迴路絕緣片說起吧。這片將金屬支架與地迴路金屬片隔離開來的絕緣片,通常是採用麥拉絕緣。麥拉絕緣強度可以到2kV,但第二代IG AG採用高科技絕緣材料,強度可以到5kV;成本更貴,效果更好。
你知道嗎?壁插雖然從外觀看形狀都長得差不多,但內部形狀有很大的差異。Monitor Acoustics發現傳統壁插內部造型會製造多餘震動,因此整體造型便朝向振動最小的形狀設計,比如內中金屬導片的固定方式就經過數次修改;這也是為何第二代前後至少開過三次模具,光模具費就花費百萬的原因。
說到抑振,第二代IG AG有個一般壁插沒有的零件:調音柱,也就是外觀呈紫色,填充未使用入線孔的小塞子。其實這小小零件是要解決未入線的空洞造成振動的問題,嚴格來說是抑振用途。只是因為用家可以減少調音柱數量作為調音手段,因此才稱為調音柱。
在外殼材料方面,與電源端子接觸的正面部份採用尼龍製成。尼龍是兼具硬度與韌度的材料,是試過一輪後的最終定案;不過尼龍問題在於跟衣物一樣有縮水的特性,因此生產難度相當高。底部白色部分則是PBT,PBT本來就是為了電氣工程開發的材料,是最正統的選擇。


▲ 第二代IG AG的大致拆解示意圖,從最左邊的尼龍面板、水火線接片、PBT底座、地線接片、高科技絕緣片、固定支架,才能組合成最右方的成品。(絕緣片顏色非最終配色)

百年美商
導電的金屬部分,除了接地片使用紅銅底座+鈹銅接片的複合設計之外,水火線的金屬片皆使用鈹銅。音響迷多半認為導電率高比較好,所以導電率最高的紅銅最好。但用在金屬夾片時,只有鈹銅具備優秀的彈性,能提供充分的夾力將端子緊緊夾住。因此在壁插上,接點金屬使用鈹銅才是最佳選擇。而Monitor Acoustics找了世界各地鈹銅生產商的鈹銅進行試聽,最後決定採用美國一間公司歷史長達130年,自身擁有鈹礦的生產商出品者。
鈹銅購入之後還必須進行熱處理。你知道嗎,Monitor Acoustics就連熱處理的溫度都有實驗。一般鈹銅熱處理標準溫度是255度,如果拿鈹銅給熱處理廠加工,加工廠預設就是用這溫度。但Monitor Acoustics發現必須達到315度,才是熱處理最佳溫度。而發現最佳溫度是一回事,有沒有加工廠願意特別加熱到超過300度,又是另一個問題。不過開發產品,尤其是目標最高品質的產品就是這樣,箇中辛酸淚不足為外人道。
就連固定螺絲都有學問。一般壁插使用的螺絲都是銅螺絲,但第二代IG AG使用的是不鏽鋼,而位處壁插正中央鎖接地銅板的螺絲則是鋁合金製品。請別當它是普通的鋁合金螺絲,這種特殊配方的鋁合金單價之高,當初進貨時的價格足以買輛進口車。而且連螺絲長度都特別選擇過,正式量產時使用的長度是抑振效果最優異的版本。


▲ 底座與面板的內部形狀是經過多次修改才完成,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振動。


魔鬼就在電鍍中
不過如果問Monitor Acoustics,這十年技術進步最多的是哪個部分?張哿健一定會說:電鍍。在音響圈當中談到電鍍,幾乎都單指鍍什麼材質;有些廠商會標榜一般電鍍鍍層不夠厚,自己的產品會特別指定鍍層厚度。不過對不惜出錢投資電鍍廠,只為了完全掌握電鍍加工所有眉眉角角的Monitor Acoustics來說,鍍層厚薄只是最簡單的要求而已,要多厚就多鍍幾次就好,難度不高。電鍍需要注意的細節太多,電鍍時間、研磨方式、研磨材料⋯⋯都是學問。舉個例,正式上市時IG AG-Q2其實又分為Reference版與Performance版,兩個版本差異僅僅在電鍍時間差三秒鐘。因為兩種聲音都難以割捨,所以乾脆推出雙版本。採訪時談到這段,筆者問為何不乾脆取中間值1.5秒?推出雙版本對製造商來說不是徒增困擾?張哿健回說電鍍差三秒已經是極其嚴苛的時間差,再縮限大概就要罷工了。但同時他又無法捨棄其中一方的聲音,只賣其中一種;因此乾脆麻煩點同時賣兩種版本。電鍍差三秒聲音有差嗎?在雅士民生門市地下試聽室,不用一分鐘就能聽出差異。

▲ 這就是一般壁插不會有的元件,地線專用接片。雖然因為鍍金從外觀看不出來,但夾片部份是鈹銅,其餘部分則是紅銅。 ˜ 


各種版本滿足需求
第二代依舊可以分為灰色面板的IG AG-P2,以及藍色面板IG AG-Q2。前者是給類比端,大電流後級、綜擴使用;後者是給數位,電流需求不是太高的器材使用。兩者的差異是在水火線導片上,P2採用銀鈀雙鍍層,Q2採用金銠雙鍍層。但張哿健老實承認這樣區分只是因為他認為前端器材插Q2,後端器材插P2聲音聽起來最對。實際上插孔樣式雖然都是常見的15A式樣,但P2、Q2其實都是依照20A電源標準設計,不用擔心供電能力。此外還有IG AG-PX、IG AG-QX兩種款式,這兩種是針對國外市場開發,與P2、Q2僅僅是支架造形不同;台灣消費者只要使用P2、Q2即可。當然還有前面說的,僅僅是電鍍時間差三秒的Q2雙版本,Reference版與Performance版。
購買壁插,別忘記要另外購買壁插蓋。Monitor Acoustics另外有形狀不同,同樣材質的鋁合金壁插蓋。這些壁插蓋鋁合金也不是一般便宜貨,而是當年蘋果手機外殼指定採用的材料,Monitor Acoustics偶然得到一批試作成壁插蓋,才發現壁插蓋用這種材料效果最好。這種鋁合金難在成本是普通的五倍,只有特別指定要這配方才有廠商願意生產,而非如一般鋁合金隨時有現貨。


▲ 第二代IG AG的特色之一就是調音柱,放入未使用的電線入口可減少振動。


一次攻頂也無負擔
可能是因為市場的平均售價,也有可能是因為製造難度高;因此和線材不同,相較之下並沒有很多音響廠商願意投入高級壁插的研發中,儘管廠商也知道壁插是比電源線更重要的一環。也因為接觸機會少,包含音響評論員在內,對壁插的理解多半也不若線材來得多。這次採訪終於得以一窺乍看不起眼的電源壁插,究竟有多少魔鬼存於其中。而這樣研發時間長達十年,耗費巨資的發燒產品,竟然只需要用入門線材價格就能擁有,這不就是音響迷最渴望的又便宜又頂尖的夢幻產品嗎? ˜

▲ 購買時盒中有兩個小配件,一個是方便地線與接地螺絲固定的連接器,另一個就是鎖在正中央,特殊配方鋁合金製成的螺絲。